首页 > 资讯 > > 内容页

名著导读 海明威《老人与海》精读 整本书阅读 名家解读 有声书

发表于: 2023-03-25 21:53:03 来源:哔哩哔哩

第一天:成年人的生活里,从来没有容易二字


(相关资料图)

这段时间热映的电影《战狼2》引发了大家对“硬汉”的讨论。不论是影片里的冷锋,还是现实里为了拍好影片到特种部队待了18个月、对每个细节孜孜以求,为此弄得浑身是伤的吴京,都燃起了我们对硬汉角色的喜爱。

其实,在文学作品里,也不乏“硬汉”型的作家和作品。从今天开始,我们将阅读“硬汉”作家海明威的作品《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这本书篇幅很短,英文版原著仅有区区的两万七千余字,翻译成中文也只有四万多字。故事的主要情节也很简单,全篇都围绕着一位老年古巴渔夫圣地亚哥,他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海岸很遥远的湾流中搏斗,以及由此展开的故事进行讲述。

或许有人会问,这么一本如此短小精悍的中篇小说,为什么会成为世界文坛上的经典名著,被评为影响历史的百部经典之一,并获得了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等令人瞩目的荣誉?

为什么这本书会如此受读者欢迎,48小时内就卖出了530万本?

这部作品,到底好在哪里呢?

为什么我们会说海明威是硬汉作家?

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启我们接下来一周的阅读之旅吧。故事或许会有些单调,但却也足够惊心动魄。(今天我们阅读的部分主要是书中P1~P20)。

故事发生在墨西哥海湾,主角圣地亚哥是一位孤独的老人,虽然年纪渐大,他依然每天摇着一只小船在海湾里捕鱼,过着清贫却自给自足的生活。

他独自居住在狭窄破旧的小棚屋里,里面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墙上原本挂着已故妻子的照片,但整天对着照片,让他感到更加孤独,于是他取了照片,小心翼翼地放在别处,并盖上一件白衬衫。

圣地亚哥成天都面对着辽阔无垠的大海和天空,孑然一身。

但他的生活里也并不是没有其他人——小说里另一位人物,马诺林,这个从五岁起就跟圣地亚哥一起在海上学习捕鱼的小男孩,就常常来陪伴和帮助老人。

故事一开始就弥漫着悲观的色彩。圣地亚哥已经整整八十四天没有抓到一条鱼了。前四十天,小男孩马诺林始终陪伴着他,但四十天后依然一无所获,马诺林的父母就把他叫回去,安排他到别的船上去了。

但哪怕到了另外一条船上,而且第一星期内就抓到了三条大鱼,小男孩依然心系着圣地亚哥,看到老人每天摇着空船回来,就跑下岸,帮他整理、搬运船上的渔叉、钓绳等物件。

已经第八十四天了,圣地亚哥运气差得很,仍然一条鱼都没有抓到。他被人称做“倒霉蛋”,就连卷在桅杆上的帆布,都像极了一面永远打不了胜仗的败军之旗。

把小船停泊在沙滩后,马诺林说自己挣到了一点钱,第二天可以和圣地亚哥一起下海。但老人拒绝了,他觉得小男孩应该待在现在那艘“幸运之船”上:我也知道,你不是因为对我没信心而离开我。

马诺林:是爸爸叫我走的,我还是个孩子,必须听他的。他没有信心。

老人劝慰道:可是咱们有信心,对不对?

马诺林打心底里敬佩着圣地亚哥,因为从前老人教过他打渔。他邀请老人一起到露台餐馆喝酒,回忆着小男孩五岁时第一次出海遇到的事儿。彼时,打鱼得手的渔夫们已经回家了,忙于把捕到的鱼开膛破肚,空气中弥漫着鱼腥味。

喝完酒,他们回到了老人容身的那座小棚屋。没有捕到鱼,意味着没有钱,没有饭吃,没钱买新鲜沙丁鱼做第二天捕鱼的鱼饵。

在这里,海明威描写的一段对话极为生动。

男孩问:“有什么吃的吗?”

老人说道:“黄米饭,就着鱼吃。你要不要吃点儿?”

男孩拒绝了,说他要一会儿回家吃,并询问道:“我用一下渔网,行吗?”

其实,此时的老人家里,没有黄米饭和鱼能果腹,渔网也已经被卖掉了,甚至老人从床底下掏出来的报纸也是很久以前的。但他们每天都会这么想象一番,然后煞有其事地探讨着晚餐、棒球队的输赢。

他们也并不忌讳八十四天都没有捕到鱼这件事,反而大大方方地拿出来调侃:“你觉得咱们要不要去买张尾数是八十五的彩票?明天就是第八十五天了。”

男孩说:“按照你的纪录(最长八十七天没有捕到鱼),去买一张尾数是八十七的怎么样?”

这或许是对贫穷生活的小小玩笑,或许是用来安慰自己的方式,但不能不说在这样的话语里,仍然倔强地传达出了一些乐观精神。

马诺林出门为老人准备新鲜的沙丁鱼做鱼饵,回来的时候,老人已经躺在椅子上睡着了。男孩没有叫醒他,从床上抱来旧毯子,盖在圣地亚哥的肩头,就又出门了。

再一次回到小棚屋后,马诺林叫醒圣地亚哥,递给他一份饭店老板给的黑豆米饭和炖菜,他说:“只要我活着,就不能让你空着肚子去打鱼。”

一边吃着饭,老人也应着男孩的要求一边讲述他从那张旧报纸上看到的“棒球赛”,聊着球星、教练。谈话结束后,小男孩回家睡觉了,老人答应第二天早上去叫醒他,因为“小孩睡得沉、醒得晚”,上了年纪的老头却总是醒得特别早,而马诺林又不喜欢被别的船主叫醒。

说过晚安后,圣地亚哥摸黑睡下了,脱下来的长卷裤被当做枕头,整个身子蜷缩在毯子里,身子底下则垫了一些旧报纸,用来遮盖床上的弹簧。

在这样困窘的境地、破烂不堪的环境里,累了一天的老人却很快就睡着了,并做起了每天晚上都会做的梦。

梦里是他年轻时曾去过的非洲,那里有着绵长的金色沙滩,陡峭的岬角和褐色的山峦。在那道海岸上,你可以清晰地听到海浪在怒吼,小船乘风破浪地穿梭在海上。

出现在他梦里的,只有这些异域风光,只有海滩上的雄狮,过往的那些暴风巨浪、女人、妻子、大鱼、搏斗,都消失不见了。只有在薄暮里的狮子,它们像嬉戏的猫咪一样让他心生怜爱。

很快,他从梦境里醒来,知道应该起床,去叫醒男孩,并且,他又要独自一人出海捕鱼了。

故事到这里为止,或许你会觉得《老人与海》读来有些乏味,读了20页,都是些老人圣地亚哥与小男孩马诺林的对话、相处,也没有什么精彩的地方。既没有众多的人物、曲折的情节、文采飞扬的语言,更没有离奇、惊险或哀婉的情绪。

但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或许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管是谁来读这本书,都会从中窥见自己的影子、自己生活的片段。很多小说故事曲折、情节离奇、背景恢弘,但读来总觉得它们与我们的生活相距甚远。《老人与海》则与之相反。

只有那一点点略微伤感的情绪,通过海明威对老人八十四天没有捕到鱼以及处所寥落的细致描绘之后,慢慢地压过来,让我们产生了一种惆怅的情感:是啊,成年人的世界,就是这样不容易,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相信大多数在生活的泥泞里挣扎过的人,在阅读这一部分的文字时,都会联想到自己的生活。

谁不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呢?

老人长达八十四天没有捕到鱼,就像是我们在工作事业上的失利。他孤独一人住在环境堪忧的小棚屋,正如我们为了生存或理想,独自一人在陌生的大城市里咬牙死撑。

又或许,现实中的我们还不如老人圣地亚哥,至少还有一个小徒弟马诺林相伴。对圣地亚哥而言,起码“有人陪你立黄昏,有人问你粥可温”。更多的时候,我们只是一个人孤身奋战。

这一部分文字,确实没有那么戏剧化,充满情节张力,但却能让我们由书及人,产生跨越时空、事件的情感共鸣:不论是书中还是书外,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我们的人生,到了一定年龄,都是带着点心事,带着点难言的痛,每天笑嘻嘻地“假装”生活下去的。

我们都是一群带着枷锁在跳舞的人。

另外,也不得不提一下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独特的创作手法。

海明威曾经这样谈论对人物的描写:

“作家写小说应当塑造活的人物。人物不是角色,角色是模仿。如果作家把人物写活了,即使书里没有大角色,但是他的书作为一个整体有可能留传下来;作为一个统一体,作为一部小说,有可能留传下来。”

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1932)中,海明威第一次把文学创作比作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如果一个作家省略的是他所不了解的东西,那只会给他的作品留下空白。”展露在海面上的仅仅是其一角,但却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这就是海明威写作上的“冰山理论”。

虽说海明威行文风格惜墨如金、异常简洁——用现在流行的说法,就是文字里的性冷淡风,但他却从不吝啬对细节的精雕细琢,他是在“刻画人物”,这也是他所说的那八分之一留在水面上的冰山。这一点我们从这书籍前20页里,对圣地亚哥外貌的描绘,就能够深刻感受到了。

圣地亚哥脖颈后几道深深的沟壑、两腮的褐色斑块,他那双因为长年拉网而勒出疤痕的双手,他那双像海水一样蔚蓝的、透露出年轻气息的眼睛......

诸如此类对老人样貌的描写,加上他和小男孩对话时的语言、语气,都是海明威手中的刀,在一丝丝刻画出圣地亚哥这个人物。

在之后的篇章中,对人物的刻画也将逐渐由表及里,由相貌深入到精神内核。

那么,一个以捕鱼为生的老人,持续八十四天没有捕到一条鱼,他要怎样生活下去?新的一天,他能够打破“霉运”,捕到一条大鱼吗?

每一个曾经体会过生活不易的人,都应该耐心读完接下来的章节,看看“硬汉”海明威和他笔下的老人圣地亚哥,像我们传达了怎样的精神和情感。

【今日话题】

在圣地亚哥已经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的时候,小男孩马诺林依然可以一直陪在他的身边,可以说是不离不弃。

那么你还记得在你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刻,是谁一直陪伴在你的身边的吗?

欢迎和大家分享你的故事~

第二天:人可以被打倒,但决不能被打败!

昨天,我们一起阅读了圣地亚哥长达八十四天没有捕到鱼之后的遭遇,以及小徒弟马诺林对他的照顾和陪伴。

一夜梦回非洲海岸的老人,见到了金色沙滩上的雄狮。醒来后,圣地亚哥来到马诺林住的屋子,轻轻地握住男孩的一只脚,直到他醒来。

睡眼惺忪的小男孩让老人多喝点咖啡,因为他从来不带午餐,只在船头放了一瓶水,需要通过清晨的咖啡获得能量。男孩去拿来了鱼饵,而后互道好运,登上各自的船舶,到海上打鱼。

新的一天就要开始了。

这部作品接下来的情节,基本上都以大海为背景了。海明威曾说过,在这部作品里,他想要写的是“一个真正的老人,一个真正的孩子,真正的大海,一条真正的鱼和许多真正的鲨鱼。”

为此,他采用了自然纪录片式的情节递进与叙事手法,弱化村庄和人群的模样,聚焦出海和捕鱼的过程,并不惜笔墨、极为详细地描绘了一名渔夫是怎样在海上捕鱼,又是怎样看待他们赖以生存的大海。

让我们开启今天的阅读吧(全书P21~P38)。

一个人独自在海上漂流,和一个人消失在人海里一样,都是无比孤独的。

摇桨划水的声音、飞鱼跃出水面的扑棱声,让寂静显得更为寥落。老人就这样慢慢地把陆地的浊气抛弃在身后,向着深海驶去。

孤独让人产生幻想。

在海上漂流,时间空间都被无限拉伸,显得遥远又漫长。因此,海明威采用了心理剖析的手法,出海捕鱼的部分,基本上都是关于圣地亚哥内心独白的描写。通过他的内心独白,或自言自语,我们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老人的孤独和后续情节的紧张。

老人在辽阔的海洋上,都思考些什么呢?

他思考大海,认为大海应该是女性,慷慨又美丽,但也会因为控制不住情绪而显得野蛮顽劣。

他为其他生物担忧:“鸟儿的日子比我们更艰难”,因为大海如此险恶,鸟儿却这般娇小纤弱,弱不禁风。

他也宽慰自己,觉得自己捕鱼的能力并没有下滑,只是运气不好罢了。但无论如何,他都说了一句值得我们记住的话:“每天都是新的一天。运气好当然更好,不过我宁愿未雨绸缪,如此一来,等幸运降临时,我已经万事具备了。”

机会只青睐于有准备的人。

圣地亚哥每天都做好了捕到鱼的准备,把像大铅笔那么粗的钓绳准确地放入洋流中,仔细观察空中鸟儿的踪迹。当他看到一只在天空盘旋的军舰鸟,突然斜身向下,兜圈盘旋时,就知道,自己该划向那边去,因为鸟儿一定是找到鱼群了才会飞过去的。

利用那只鸟儿,老人发现了海豚,他大声喊道:“海豚!大海豚!”

用一条沙丁鱼做诱饵,把钓线垂到船舷外,另一头牢牢地拴在船艄一个螺栓上,老人开始了他在海边上的“战斗”。

一边等待鱼上钩,老人一边观察着海面上发生的一切。海明威通过老人的双眼,描绘了海豚四散游开,围捕飞鱼的画面。而那只指引老人来到此处的军舰鸟,也因为飞鱼体型太大、速度太快无法叼走而无所收获。

写到这里,海明威已经有意识地流露出了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

他用了不少的文字描绘海上风光,那深蓝得发紫的海水、浮游生物在阳光照耀下变幻出奇光异彩、漂浮的水母、游动的小鱼、跳跃的飞鱼......

他也毫不吝啬笔墨,描写了人与其他生物、生物与生物之间互相牵制的关系:水母的毒性足以使人类死亡,但在水母的触须间来回穿梭的小鱼却不受这毒性的影响;流光溢彩的水母很容易被海龟吃掉,但体型庞大的海龟依然很轻易地就会被人类剖杀砍碎。

在这些文字里,人和自然开始有了交流和沟通,彼此互相牵制,又因此而呈现出和谐的状态。海明威对自然有关注、有热爱、有赞美,但也有征服。只是圣地亚哥对自然的征服,更多是从精神层面出发的。

圣地亚哥的一生,是作为渔夫的一生,他的职业和生活的绝大部分,就是捕鱼。以圣地亚哥为代表的人类,在通过捕鱼这一行为来满足自身需求的过程中,完成了与自然的融合。

这里的需求,一方面是指物质需求,海洋是老人生存资料的提供者。因此,老人的生存与海洋有着密切的联系,长期与自然相处,让他对自然有所了解,彼此相融。他在几十年捕鱼经验中获得了一项技能,就是通过自然规律预示海洋的各种变化,因此他可以自由地驰骋在大海之上,如“可以通过太阳知道时间和自己航行的方向”,可以根据军舰鸟的飞行变化得知附近鱼群的位置、能够依据天空中云朵的变化、星星的明暗变化判断近几天的天气状况。因此,他敢于离开海岸,不用担心生命安全。

另一方面则是情感的需要。海洋给了老人尊严,正是因为海洋的存在,他才能养活自己,并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而那些飞鱼、海龟等海洋生物,则从另一种角度,化解了老人自己一人在海上的孤独感。尤其是在小男孩无法和他一同打鱼之后,为了排解孤寂,他只能不断地和海洋生物对话,在之后的阅读中,这样的对话随处可见。

而海明威所描写的这一次捕鱼,不仅是他为了生存、填饱肚子的生理需求,更是作为一名渔夫的老人维护自己尊严的需求。

他可以无视被称为“倒霉蛋”,但不能遗忘自己作为渔夫的使命,和自然、和霉运的斗争与对抗。正如圣地亚哥在想到海龟被剖杀后的几个小时里,心脏依然会跳动的时候,在心里默念的那一句:“我也有一颗这样的心脏,我的手脚跟它们的一样”,老人也有一颗不容易屈服的心。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对老人“硬汉”形象的塑造,其实从这里开始,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我们暂且从海明威笔下人与自然关系这一话题中走出来,看看小说里的圣地亚哥,除了漫无边际的孤独感,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老人依然关注着那只军舰鸟,当看到鸟儿再一次在空中盘旋时,他大声喊道:“它找到鱼了!”

圣地亚哥自己也不记得,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学会自言自语的。或许是因为男孩的离开,他开始把心中所想的话通通大声说出来,“反正也吵不到别人”。

太阳火辣辣地照射着老人,他感觉到汗水正顺着脊背往下淌,心里想着今天已经是第八十五天了,得好好战斗一番才行......

正望着钓绳想着出神时,一根鱼竿陡然一弯——

“得啦!”他说,“得啦!”

老人钓到鱼了。他轻轻地捏着绳子,感受着大海往下180米深处的大鱼,正在吃挂在钓钩上的沙丁鱼。通过鱼儿所处的深度和当时所在的月份,老人知道这肯定是条大鱼。

但有那么一会,老人完全察觉不到鱼的动静,这不免让人怀疑大鱼是否真的上钩了......

直到钓绳又一次被轻轻地触碰,继而传来微微的拉力,紧接着,老人感受到了大海深处有个又猛又重的东西在拉,力量之大让人不敢相信。这绝对是一条惊人的大鱼!

为了钓到大鱼,老人开始放长线,把早早准备好的备用绳都撒开了。

大鱼已经咬钩了,老人知道,大鱼正把鱼饵横叼在嘴里,准备游开......

圣地亚哥也在暗暗摩拳擦掌,准备与这条大鱼一战。已经是没捕到鱼的第85天了,他不愿意再放过这个机会。

【今日话题】

圣地亚哥和大海的关系其实是一种和谐的相互依赖的关系。

关于人类和大自然的相处,你想到了什么?你觉得人类和大自然应该是怎样一种关系?

欢迎和大家分享你的观点~可以联系大家看过的其他文学或者影视作品~

第三天:如果成功那么容易,为什么还要努力?

昨天,我们一同阅读了海明威对海洋、捕鱼细致精准的描绘,也通过他对老人捕鱼过程的详尽描写,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融合与抗争,这是一种互相成就、又互相钳制的相处方式,也体现了海明威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

圣地亚哥运用着几十年来从大自然学来的规律,终于在没有捕到鱼的第八十五天,成功地吸引到了一条鱼。他能不能顺利地捕获这条大鱼呢?

经过海明威的耐心铺垫,故事到这里开始有了张力感,紧张、期待等情绪也将会提升我们的阅读体验。

接下来就让我们开始今天的阅读吧(全书P39~P54)。

此刻,湛蓝的大海变成了一个残酷的战场。

平静的海面上,老人站在渔船上,熟练地运用着自己的捕鱼技能:他让钓绳从指缝间往下滑,放出长线,为的是尽量不惊动大鱼。

而在180多米以下宁静的深海里,一条不知有多大的鱼,嘴里咬着金枪鱼,在黑暗中游走。

老人和大鱼一个在等待,一个在试探,大鱼究竟会不会去吃金枪鱼,并因此上钩,成为了老人心里最忐忑的事,但圣地亚哥仍然在心里想着:这条鱼接下来会一转身就把诱饵和鱼钩一起吞下去的。

终于,老人的耐心让大鱼误以为金枪鱼很安全。大鱼上钩了。

圣地亚哥伸出左手,快速地把两卷备用绳的绳头系好。除了手头的长绳,他还准备好200多米的备用绳。他决定让大鱼好好地吃一顿,以便于钓钩稳稳当当地穿过它的心脏,并等待着大鱼慢慢游出水面。

但一切并没有那么顺利。

当老人一声大叫之后,猛拉钓绳,抡开膀子,双手交替着把绳子往上收时,才发现无济于事。大鱼自顾自地慢慢游开,老人根本一丁点儿都拽不动它。

钓绳绷在老人的脊背上,绳上的水珠因为力的作用四处飞迸,老人紧抓着绳子不放,身子抵紧坐板向后仰,来抵挡绳子向海里下坠的拉力。

海里的大鱼却似乎毫不费力地拖着小船慢悠悠地向西北方向漂去。

此时,老人已经无暇顾及另外几只鱼饵了,他知道自己成了船上的一桩拖缆桩,他和船一起被大鱼拖着越漂越远,但他不能松劲儿,更无法把绳子系在船上,因为大鱼会把绳子扯断,一旦大鱼往海底下钻时,一切就更糟糕了。

老人又开始大声地自言自语起来:“要是男孩跟我一起来就好了!”

但现实却是:他只有自己一个人,没有帮手,没有捷径,只能硬扛,和大鱼比一比谁更耐心,谁又能坚持得更久。

老人钓到大鱼时是中午时分,但一直到夜里,他仍然没有看到对手的模样和大小。

他就这样一直用肩头扛着绳子,草帽箍得他前额生疼,长时间地捕鱼使他口干舌燥,他只得跪下来,小心翼翼地朝船头爬去,费劲地伸出手去够那个装水的瓶子,喝了一点儿,靠在船头歇息一会。

此刻的他早已到了看不见陆地的海域,但他一心只想着一定要坚持下去。

没有什么胜利可言,挺住就意味着一切。

太阳落山后,天渐渐地变凉了,他身上的汗水干透了,变得冷冰冰的。他想尽办法变换姿势,试图让自己不那么难受。

漫长的僵持过程,圣地亚哥思绪翩飞,他一会想着自己和大鱼再这样下去,只会彼此都奈何不了对方;一会儿又判断大鱼的航向;一会儿又想知道今天大联盟的棒球赛结果如何。

一会儿,他又大声说道:“要是孩子跟来就好了。可以给我帮帮手,也看看这次是怎么打鱼的。”

他想:无论谁老了都不该孤苦伶仃地一个人过。

但现实永远是,在你最需要另一个人的陪伴和帮助的时候,往往却只有自己一个人。

圣地亚哥反复叮嘱着自己,必须记着把剩下的金枪鱼吃了。

他想象着自己钓到的这条大鱼,甚至对它心生怜悯,他觉得这条大鱼很棒,身强力壮、行为怪异,居然没有乱冲乱跳。好在大鱼没有乱跳,否则老人自己的性命可能都难保。

圣地亚哥想起了以前遇到过的一对马林鱼。一条雌鱼上钩了,因为雄鱼总是让着雌鱼,让它先吃。雌鱼上钩后拼命挣扎,很快就筋疲力尽了,但是雄鱼却不离不弃,一直守护着它,甚至窜过钓绳,跟雌鱼一起在水面上兜圈子。

因为担心雄鱼锋利的、大镰刀似的嘴巴会把钓绳割断,老人把雌鱼拖过来,用木棒猛砸它的脑门,最后在男孩的帮助下把鱼抬上了船。但雄鱼依然守在船边不肯走,甚至在船边高高地跃起,想要查看一下雌鱼的下落。

老人始终记得雄鱼那一对浅紫色的胸鳍像翅膀一样张开,露出一身浅紫色的纹路,真的很美。雄鱼一直守到了最后。

老人的回忆让他再一次希望男孩也能在船上,也开始反思正是因为自己,这条原本待在幽暗深水里的大鱼,才会踏入设计好的陷阱、圈套,继而被伤害。

“不管是我还是它,都没人帮忙。”老人想,“也许当初我不该当渔夫。可是我生来就是干这个的。”“鱼啊,我很爱你,很佩服你,但我一定要杀了你。”

天刚微亮时,老人摸黑干活,把剩下的绳索接起来。大鱼却突然顿了一下,巨大的拉力扯得他脸朝下摔在船板上,眼眶一下划了一个口子,鲜血顺着面颊流下来,并干结在老人脸上。

老人回到船头,靠在船板上喘口气,肩上基本上都被绳索勒痛了,脊背也疼得厉害。

“它能撑多久我就能撑多久。”老人这么告诉自己。

太阳高高地升起来了,他在船上把绳子绷得更紧,钓绳感觉已经快要崩断了。这时候从北边飞来了一只小鸟,是一只莺儿。

莺儿先是落在船艄歇脚,而后又绕着老人的脑袋转了一圈,最后落在钓绳上。老人开始对着莺儿说话,哪怕得不到任何的回应。

他太孤独了。和大鱼僵持的过程又太苦了,脊背僵了一夜,痛得实在是厉害。

“好好歇息吧,小鸟儿”圣地亚哥对小鸟说,“歇好了就上阵去碰碰运气吧,不管是人还是鸟儿,还是鱼,谁都得这么做。”

这个时候,鱼儿又突然一顿,把老人拽倒在船头,险些把他拽进水里去。

小鸟被吓走了。老人有些失落,又想起了小男孩,他再一次希望小男孩此刻能够在他的身边。

老人把钓绳换到左肩,小心翼翼地跪下,把受伤的右手伸进海水里,浸了一分多钟,看着一缕血消失在了水中。他知道,较量还没有结束,甚至真正的战斗都还没有开始,他必须得补充体力才可以。

于是,圣地亚哥想尽办法把船头的金枪鱼拖到跟前,但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还没有开始吃鱼,他的左手却抽筋了......

相信大家和我一样,读到这里的时候,心里难免咯噔一下,不由得为老人担心。

和大鱼在海上耗了近一天一夜,胜负还很遥远,右手受伤、左手抽筋,难道,这是命运在不停暗示老人投降、放弃吗?

在无边无垠的海上,绝望、孤寂就像海水一样浩瀚,身体和心灵都已经越来越疲惫,该怎样坚持下去?

老人只能通过自己的意志力坚持着,并且不停地和自己、和海洋上的万事万物对话。

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等外部表现,暗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在这里,海明威使用了一种叫做“内心世界外化”的写作手法。

“大青花鱼”,他嚷起来,“它可以当作很好的鱼食,称起来怕有十磅重呢!” 

“你多大了呀?”老人问鸟儿。“这是你初次的远游吗?好好休息一会吧,小鸟儿。““鸟儿,乐意的话,请到我家里去吧”,他又接着说。 

书中这些对老人自言自语时的描写,把一个善良、怀着赤子之心的圣地亚哥生动地描绘出来了。

诚然,在捕鱼时他也曾怀疑过自己的职业,不可避免地要伤害一些生物,但他依然有一颗善良之心,他仿佛是大自然的孩子,一回到大海里,就像回到了幸福所在。他对大海是有爱的。

他也有勇气,不只是像个战士一样在海上战斗,更是为了生活所扛起的那份职责和勇敢。

老人和海,爱和勇气,现实、矛盾,又如此和谐、美妙。

前面我们说到过:孤独让人产生幻想。

而从这里开始,我们将会知道:疼痛让人感受存在。

伤痕累累、疲惫不堪的老人,究竟能不能征服这条大鱼呢?

【今日话题】

一个人在孤独的时候,往往会有一些平时不会有的顿悟。就像圣地亚哥在孤独的海上,开始思考起大海、自然和自己的关系。

你有这样的经历吗?在某一个孤独的时刻,产生一种特别的感受或思考?

欢迎大家在下方的留言区写下你的观点~

第四天:真男人,才是这个时代的稀缺品!

在昨天的阅读当中,我们知道老人虽然成功钓到了大鱼,但在和这条不知道有多庞大的鱼僵持的过程当中,自己却浑身是伤,不仅脊背僵硬痛苦,右手流血,左手还抽筋了。老人的处境似乎显得不太妙。

今天,就我们让继续随着老人和这条大鱼搏斗吧(全文P55~P90)。

在和大鱼折腾了好几个小时之后,老人的左手抽筋了,而战斗却还并未正式拉开帷幕......

老人抓紧时间拣起一段鱼肉放在嘴里,慢慢地咀嚼。他多希望此时自己能有一个小酸橙或柠檬啊,但现实永远是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却难,老人只有自己一个人在战斗。

因此,他只能安慰自己:“这条鱼身强力壮,鲜血充足,幸好我捉住的是它,不是海豚。”

圣地亚哥把抽筋的手在裤子上来回搓,想让手指软和下来。他想,等太阳暖和起来或许就开张了,等到身体把刚吃下去的金枪鱼消化了就开张了。

他目光扫过海面,再一次意识到了自己现在是多么孤独。

过了一会,圣地亚哥的右手感觉到绳子上的拉力和之前不一样了。他一边倾身拽住钓绳,一边在大腿上猛拍左手。钓绳慢慢向上浮起,倾斜角度也是越来越小。

小船前方的水面凸了起来,鱼浮了起来。它一点一点地往上冒,海水从它的两侧往外泄。在阳光的照耀下,它显得光彩夺目,镰刀般的大尾巴没入水中。

老人估计,这条大鱼比他的船还要长五六厘米。

圣地亚哥又快又稳地放完绳子,不让鱼受惊,然后双手抓紧绳子,使得绳子的松紧刚好适度,避免大鱼拖走、拽断绳子。

他在心里想着:“这是一条大鱼,我得叫它服我。”

老人打了一辈子的鱼,见过很多重达一千多磅的大鱼,但是他从来没有一个人在远离陆地的远海,和一条大鱼绑在一起。何况此时的他,左手依然在抽筋,五个手指头像鹰爪子一样紧紧蜷缩着。

大鱼游动的速度慢了下来,老人松了口气,继续坚持着稳住绳子。幸运的是,中午时分,老人的左手终于松开了。

大海平静地闪烁着光芒,老人开始机械地做起祷告,念完祷词后尽管身体还如之前一样难受,但他还是觉得好多了。他决定用其他的细钓线捕一些食物,因为大鱼可能还会和自己再斗上一个夜晚,而他需要补充能量。

圣地亚哥觉得这条大鱼很了不起,但是“我还是要杀死它”。“尽管这么做很不公平”,老人想道,“可是我要让它看看一个人能干多少事儿,能吃多少苦。”

老人几乎要累坏了,他和大鱼又僵持了一个白天,夜色马上就要降临了,他尽量去想一些别的事情,比如棒球赛事;比如一些往事:当年自己在卡萨布兰卡酒馆和一个黑人大汉比赛掰手腕,最后获得了胜利......

圣地亚哥试图通过联翩的浮想来转移注意力,并增强自己的信心。

夜色降临之前,在通过一大片马尾藻的时候,老人下午放下的细钓线上有只海豚咬钩了。老人走到船艄,一边用右手臂拖住大钓绳,一边用左手把海豚拽起来,每收一段绳子就用光着的左脚牢牢踩住。

把海豚拽到船上后,老人拿起木棒对着它的脑袋猛地一敲,海豚抖动了几下,躺着一动不动了。老人则再一次给钓绳上装了一条沙丁鱼,抛进大海。

此时,大鱼的速度又明显慢了下来。但圣地亚哥的境况也不好,被粗钓绳勒疼的脊背疼过了头,已经麻木了。但他觉得 ,比这更糟糕的事自己都经历过,何况现在又有了海豚作为食物储备——哪怕前几个小时前还在庆幸自己吃的是金枪鱼,不是海豚。

天黑了,他躺在破旧的船头木板上,尽可能地让自己歇息下来,但是他的大脑却几乎不停地在思考,不时地大声对自己说话。

大概休息了两个小时,他拿出刀子,给海豚开膛破肚,掏干净内脏,从海豚的胃里还拿出了两条飞鱼。简单做完准备工作,他用两大片海豚肉夹着两条飞鱼,慢慢地吃起来。虽然一边埋怨海豚肉生吃真的是难以下咽,他还是在安慰自己,把肉嚼得烂烂的,吃起来也就不那么恶心了。

生吃完海豚肉,他面朝下趴着,整个身子压在绳子上,重量全部抵在右手上,睡着了。圣地亚哥做了好几个梦,最后一个梦里,暮色苍茫中,狮子们走下金黄色的长沙滩......

他不知道睡了有多久。突然,右拳突然拱到了脸上,老人一下被惊醒了。大鱼又有大动作了!他赶紧想尽办法竭力地拽住钓绳,背部和左手都被绳子擦得火辣辣的。

说时迟那时快,海面像被炸开了,大鱼突然跳出海面,又马上“嘭”地一声坠下去。如此反复了好几次,一次又一次地加大力气。老人的钓绳都要绷断了。

小船被拉得飞快,老人也被拽倒在船头,脸贴在了一块切好的海豚肉上,无法动弹。

老人大脑飞速地运转着,各种各样的想法都冒了出来:要是马诺林在就好了。大鱼为什么会突然发飙?好在,跳跃了十几次的大鱼,气囊里灌满了空气,这样一来它不会沉到海底,死在老人捞不起来的地方了。

大鱼停了下来,老人用左手和肩膀抻住绳子,弯下腰用右手捧了一捧水,洗掉粘在脸上让他感到恶心的海豚肉,并且把受伤的右手浸在海水里。

“疼痛对男人来说不算是事儿。”他对自己说道。然后拣起剩下的一条飞鱼,一点儿都没浪费,连骨头、尾巴都嚼碎了吃下肚去。

此时,自这次出海以来,已经是老人第三次看到太阳冉冉升起了。而大鱼似乎也已经到了极限,开始在海上绕圈。圣地亚哥左右开弓,把全身的力气和两条腿的力气都用上,尽可能多一些地把之前放出去的钓绳收起来。

他的老腿、老肩随着手拉绳子的左右摇摆而来回晃动着,直到绳子再也收不动了。老人牢牢拽住绳子,绳子上的水珠在阳光里迸溅出来。但绳子又一次往外溜走,老人被拉得跪了下来,目光里满是不甘心,继续使出吃奶的劲儿拉紧。

大鱼一直在慢慢地绕圈,两个小时后老人已经大汗淋漓,累得骨头都要散架了。有个把小时他的眼前一直发黑,汗水浸着他的眼睛和附近的伤口,好几次感到眩晕。

突然,老人手中的绳子再一次猛扯猛顿起来,这股力量又急又狠又重。大鱼正拿着长吻撞铁丝,老人担心它又跳跃起来,只能又放了一些绳子出去。他跪下来,贴着船头,又把绳子背在背上。这时候,鱼朝小船游过来。

“不!它不可能那么大!”大鱼又绕了好几圈,老人才终于看到了鱼的眼睛,这条鱼竟然如此庞大,让圣地亚哥浑身冒汗。大鱼平静而沉着地兜着圈子,老人也随着它的行动慢慢收起绳子,等待着大鱼的靠近,以便自己能够拿到渔叉刺向大鱼。

圣地亚哥已经把一切都准备好了,大鱼也如他所料地兜过来,老人使尽浑身力气把大鱼往自己跟前拽,鱼稍微地偏了一下身子,又开始兜圈,老人却开始感到眩晕了。

老人打起精神又一次尝试,还是失败。他的嘴巴已经干得说不出话了,但他却一直给自己打气:你行的,你永远都行。

又一次尝试,又一次差点成功。

老人觉得自己都快要昏过去了,他在心里呢喃:“我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撑得住了”、“我不知道,可我要再试一次”。

圣地亚哥双手磨得鲜血淋漓,眼睛昏花,但是他依然又试了一次、两次、三次......

他调动起自己所有的痛苦、所剩无几的气力和久违的骄傲,再一次提起精神去对付大鱼猛烈的垂死挣扎。大鱼靠得越来越近了,眼看着又要从船前过去了,老人当机立断,丢下绳子,两脚踩稳,伸长手臂,高高举起渔叉,使出全身力气,一股劲,把渔叉送进大鱼的腹侧,然后使出浑身力气,死命地往里顶......

面对着死亡、刺痛,大鱼惊醒,高高地跃出水面,接着又坠入水中,浪花四溅,泼了老人一身,泼了小船一船。

读到这里,相信你也和我一样,被圣地亚哥坚强、自信所感染,他在挑战自己的极限,他的勇气和力量让他能够在大海上,成为一名真正的男子汉,直面痛苦,无惧失败。

濒临身体极限的老人终于把胜利的渔叉刺进了大鱼体内,但这就意味着他获得了成功吗?

远离海岸线的他,早已耗尽体能,偏偏又捕到了一条比小船还要大的、沉重的大鱼,要如何安全回到岸边呢?

一起期待明天的阅读吧。

【今日话题】

老人为了捕获这条大鱼可谓是孤注一掷,誓不罢休。这样的勇气和精神的确是很让人感动。

你曾有过为做某件事而奋不顾身决不放弃的经历吗?

欢迎和大家分享你的故事~

第五天:如果没有执行力,一切都是零

在之前的阅读里,我们一起跟随着老人在茫茫大海上漂流了两天两夜,和一条比老人的船还要大的马林鱼僵持抗争,最后,处在体能极限边缘的老人,终于用自己的经验和超强意志力,把大鱼征服了。(今天阅读的部分主要是P90~P107)。

老人终于制服了大鱼,但战斗并没有结束,感到头晕目眩、恶心难耐、看不清东西的他,还需要考虑如何带着大鱼返回到遥远海岸以及更多难以预测的情况。

大鱼心脏流出的血,把湛蓝的海水染红了,扩散到一英里深的地方。圣地亚哥挣扎着清理了渔叉绳,然后低下头,用两只蹭掉皮的双手捧着脑袋。他对自己说:“我是个累坏了的老头儿”,“现在,我得干苦活了”。

小船无法装下大鱼,老人只能采取另一种方式:把大鱼拉过来,从鱼鳃里穿根绳子进去,再从鱼嘴里掏出来,把它的脑袋贴着船头绑起来,并在它的尾巴和身子中间分别加个绳套,捆绑固定在小船上,然后撑起桅杆、扬帆回家。

固定大鱼的过程中,老人自言自语地说道:这条鱼大概有一千五百多磅,开膛后哪怕净重只有现在的三分之二,并且每磅卖三十美分,收获都是很可观的。

小船起航了,虽然受到了大鱼的拖累,但行驶得还算顺利。圣地亚哥半躺着卧在船艄,往海岸的方向驶去。

路过马尾藻的时候,老人用渔叉捞起一片海藻,抖动一下,掉下了十几只小虾。老人用拇指和食指掐掉小虾的脑袋,一把送进嘴里,连皮带尾全都吞进肚子里。

老人把受伤的双手浸泡在咸水里,竭力保持着头脑清醒,和大鱼搏斗的场景就好像是一场梦,但身边的大鱼和他双手、后背的疼痛,让他知道,这一切都是真实的。

他们在夜晚的海面上慢慢航行着,直到突然出现了一条鲨鱼,开始攻击大鱼。

鲨鱼的出现并不是意外事件。大马林鱼流出的鲜血扩散到一英里深的海水里,鲨鱼闻血而动,从深处浮了上来。追寻着血腥味,它顺着小船和鱼的航线一直往前追。

那是一条灰鲭鲨,是大海里游得最快的生物之一。老人看着它靠近,熟知这样的鲨鱼是无所畏惧的。他准备好了渔叉,系好了绳子,等待它的到来。

圣地亚哥准备豁出去了,他不抱什么希望,因为深知像刚才那样打败一条大鱼的好事,不会再发生了。此刻,他倒是希望这一切都是一场梦。

灰鲭鲨一赶上小船,就急不可耐地扑向船艄去咬大鱼。那张开的大嘴、怪异的双眼、凶残的牙齿,喀哧一声,一口咬进鱼尾上的肉里,老人听到来自大鱼皮肉被撕裂的声音。

与此同时,鲨鱼的头露出水面,它的背也浮了上来,老人迅速而有力地把准备好的渔叉捣进鲨鱼的脑袋,扎在它两眼之间——这正是灰鲭鲨大脑所在的位置。

圣地亚哥用自己那血肉模糊的双手,使出全身力气将渔叉往里捅。他戳得很坚决,使尽了全身力气。

灰鲭鲨在海面上翻转了几次,眼睛已经没有了生气,是的,它死了。它仰面躺在水面上,尾巴却还在扑打,像一艘快艇一样破水而去,海水被它的尾巴拍起一片白色的浪花,渔叉还扎在它的脑袋上,因此连接渔叉的绳子越绷越紧,紧得直发颤,最后啪的一声绷断了。

死去的灰鲭鲨在海面上静静地躺了一会,然后慢悠悠地沉到海底去。

这就胜利了吗?

不。灰鲭鲨咬走了四十磅鱼肉,让老人损失了渔叉和绳子,更为严峻的是,被咬得破烂不堪的大鱼流着血,喷香的味道随风扩散,这会吸引来其他的鲨鱼。

老人安慰自己,因为先前的事太好了,结果就难免不顺。

但是无论如何:人生来可不是给打垮的。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垮。

.

艰难的时刻终于来了,此时,圣地亚哥连个渔叉都没有。

他驱散自己脑袋里纷飞的杂想,大声说:“别胡思乱想了,老头儿,赶快顺着这条航线往前走,见机行事吧”,“想点儿高兴的事儿吧......少了四十磅肉,行驶更轻便了”。

是的,对老人来说,现在的境地远比和大鱼僵持时更为艰难,甚至到了让人绝望的地步。但他依然觉得,不抱希望就太蠢了。于是,他开始着手做起准备来,用腋窝夹住舵柄,用脚踩住船帆底部,腾出手来把刀子绑在舵柄上。

微风徐徐地吹着,一切都显得那么安宁,小船在海水里稳稳地走了两个小时,老人在船艄里歇息着,时不时吃一点马林鱼的肉来补充体力。这难得的静谧却是灾难降临的前奏。

鲨鱼来了!

圣地亚哥大叫了一声,他看到了一条“大花皮”,而后是第二条。这是两头窄头双髻鲨,它们早已饿得头昏脑涨,闻着鱼肉味,离小船越来越近。这种鲨鱼惹人生厌,又臭又凶,甚至还会攻击在水里游的人类。

其中一条张开半圆的嘴巴冲过来,扑在大鱼身上被咬过的的地方。老人举起绑在桨上的刀,对准它的大脑,一把捅进去,再抽出来;继而照着鲨鱼像猫一样眯缝着的眼睛晃,一下攘进去。鲨鱼放开了大鱼,滑下水去,临死还吞咽着到嘴的东西。

但另一条却不是直接过来,而是转身消失在船下,从船底对大鱼又扯又拽,把船顿得直颤,依然在糟蹋着大鱼。船摆动得很厉害。圣地亚哥松开帆布脚调整了一下船的方向,小船打了个转儿,鲨鱼露出来了。

一看到鲨鱼,老人就探出身子,从船边攘了它一刀,可惜只捅到鲨鱼厚实的皮肉,刀子却没有进去,反倒使自己双手生疼,肩膀也痛得厉害。

鲨鱼又露出了脑袋,老人不顾疼痛,趁它伸出鼻子向大鱼靠近的时候,不偏不倚地扎在它扁平脑袋的中心。老人立马又收回刀,对准那个要害部位再次扎下去。

鲨鱼挂在大鱼上不肯松口,老人又戳了一下它的左眼,但它依然不动。

“不松口?”老人一边说着,一边用刀刃插进鲨鱼的椎骨和大脑中间,然后把桨颠倒过来,把桨叶插进鲨鱼上下颌中间,转动了几下,鲨鱼的嘴被撬开了。

老人擦了擦刀刃,把桨放下,然后重新系好帆脚,把船拨回到原来的航线上。

战斗仍然没有结束,老人知道,这或许还会有更多的鲨鱼。

圣地亚哥是最好的渔夫,几十年叱咤海洋的经历,让他拥有娴熟的捕鱼技能,以及对付鲨鱼的方式。但是每个人都会有局限,再聪明能干的人,也总会遇到限度,触碰到自己的天花板。

老人持续84天没有捕到鱼,这是他的限度。但是他并没有沮丧和倦怠,而是继续出海向极限挑战。

他终于发现了一条大鱼,但也因此被拖到远海上整整两天三夜,浑身伤痛,血肉模糊,这也是他的限度。但是他没有放弃,没有割断钓绳就此放弃,以求得舒适。他向自己的限度做挑战,努力想砸开局限自己的天花板。

终于,老人战胜了大鱼,但是却被中途赶来的鲨鱼所袭击。鲨鱼让他损失了武器和很多鱼肉,但他并没有就此停止战斗,而是自制武器,继续和每一条凶神恶煞的鲨鱼搏斗。

这场战斗如此持久,胜负好像早早就预示了,但老人却用自己的努力,一次又一次地反败为胜,而后继续战斗。

在这一整个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老人的英雄气概和广博爱心,他的孤独和自我疗愈,他的自言自语里所透露出来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他的形象是傲岸的,更是鲜活的,是一个孤独寂寥老迈的老头,同时又是一个个性丰满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只要心不老,只要心中充满爱和勇气。”

老人和这条鱼的结果,究竟会怎样的?不管你是不是已经猜到了,明天,都让我们一起读完这个真正的“硬汉”故事吧。

【今日话题】

你觉得老人圣地亚哥身上最让你感动的一点是什么?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

欢迎和大家分享你的观点~

第六天:面对困境时的处事态度,将影响你的一生

昨天我们读到老人在返航途中先后与三条鲨鱼搏斗的故事。为此,老人丧失了许多鱼肉、一把渔叉和一些绳子,而三条鲨鱼却失去了性命。

然而战斗的号角一经吹响,就不会那么快停下。(今天我们将阅读全书的最后部分:P108~P124)

第四条鲨鱼,一条铲鲨,独自游了过来。

它像一头奔向食槽的猪,急冲冲地游向大鱼。圣地亚哥并不着急,耐心地等着鲨鱼啃到了大鱼,再用桨上绑的刀子,一把捅进它的脑子里。

老人凭借着丰富的经验,一下就击中鲨鱼的要害,但却没有想到鲨鱼翻滚下水时,突然朝后一扭,刀刃“啪”的一声,断了。

鲨鱼慢慢沉入水中,老人坐下来掌舵,一边说道:“我还有两只桨、一根舵柄和一根短木棒。”

“现在它们把我打败了,”老人想着,“我太老了,打不死鲨鱼。”

“不过,只要我有桨、短木棒和舵柄,我就还要试试。”

没有了渔叉,没有了刀子,只有一些力量微弱的木棒,又累到了骨子里。但是他还是要试一试,而不是缴械投降。

杀死那条铲鲨后,一直到日落前,才有鲨鱼再来袭击。

老人操起木棒,重重地劈在一口咬进鱼肚子的鲨鱼头上,但是碰到了刚硬的骨头。于是老人又朝着鲨鱼的鼻尖猛劈,疼痛让鲨鱼从大鱼身上翻下了海。

另一条鲨鱼则是咬了一口肉就抛开,来来回回,现在又张大了嘴巴奔过来。当它扑到大鱼身上合拢上下颌时,老人朝他抡了一棒,却只打到了它的脑袋。

而后,老人只要一看到鲨鱼咬住鱼肉便狠打,直到鲨鱼撕下鱼肉后滑下海去。

老人知道自己现在很难把鲨鱼打死了,但他知道这两条鲨鱼一定会很难受。

和鲨鱼较量的时候,太阳西落了,天马上就要黑了,老人知道自己离海滩应该不远了,也知道,这个镇子上善良的人们一定都会担心他。

圣地亚哥不想再看大鱼,他知道有一半的鱼肉都被鲨鱼糟蹋了,他想象着这条鱼在海里自由自在地畅游,并且对大鱼的称呼也变成了“半条鱼”、“曾经的整条鱼”。

剧烈的疼痛让他知道自己还没有死,心里盼望着自己的运气能好一些,至少能把这半条鱼带回去。能到哪里去购买好运气呢?就算能,他也没有钱,只有一把丢了的渔叉,一把破刀和两只血肉模糊的手。

大概夜里十点钟左右,他终于看到了小镇灯光映在天际的反光。他全身又僵又疼,伤口、全身疲劳过度的部位都在寒夜里冻得疼痛万分。他真希望自己可以不用再打了。

但到了半夜,他又开打了。只是这一回,无论怎么打都没有用了。

一群鲨鱼围住了小船和大鱼。圣地亚哥举起短棒朝它们的脑袋猛劈,鲨鱼们在船底下撕下鱼肉,小船打着颤。一直打到老人感觉手中的短棒被什么东西咬住了,他才终于松手,但又猛地从船舵上拔下舵柄,两手举起来继续不断地劈下去。

鲨鱼们一拥而上。最后,有一条鲨鱼跑来啃鱼头,老人知道,鱼肉已经全部被吃完了。

他抡起舵柄,狠狠地劈向那只牙齿陷在鱼头的鲨鱼,劈了一下又一下,知道舵柄裂开了,又用裂开后锋利的部分戳进鲨鱼体内,用力地攘着。

鲨鱼丢了鱼头,翻身跑了。

鲨鱼们吃光了鱼肉,就离开了。老人累得喘不过气来,嘴里似乎出了血。

他知道自己最后还是被打败了,一败涂地,没有任何可以弥补的机会。他把小船调回原来的航道,用心地驾着船驶回家乡的港口。

夜里有几只鲨鱼来袭击大鱼的残骸,但老人只顾专心掌舵,并不理会。终于,他驶进了小港湾。

风越来越大,大家都睡了,圣地亚哥独自一人把船往岸上划,而后卸下桅杆,绑好后抗在肩上,开始爬坡。他停了一会,往后看了看,借助街道的灯光,他看到鱼的大尾巴在船艄后高高地耸着,身上却什么都没有。

他艰难地爬坡,摔跤后顺势在地上躺了一会,又挣扎着想要站起来,一路歇了五六次,他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小棚屋,喝了口水,拉过毯子盖住一部分身体,脸朝下趴在报纸上,睡着了。

第二天上午,男孩来到老人的小棚屋时,圣地亚哥还在睡觉。看见老人还在呼吸,又看了看他的手掌,男孩哭了起来,蹑手蹑脚地出了门,去给老人弄点咖啡来。

他一路走一路哭着,也不在意别人看到。很多渔夫围着小船,有一个卷起裤脚站在水里,丈量着鱼骨架的长度。和所有人对话时,他都要补上一句:“谁也别去烦圣地亚哥。”

老人终于醒了,接过男孩手中的咖啡时,他说:“它们打败了我,真的打败了我。”

马诺林回应道:“那条鱼可没有打败你。

“它确实没有,是后来发生的事打败了我。”

老人和马诺林谈论着一些事:

比如老人数天未归,镇子里的人们甚至派出了海岸警卫队和飞机去寻找他;

比如小男孩这几天捕到了多少鱼,他还坚持着等老人休息好,就和他一起出海,不管父母是否答应;

比如他们一起谈论着再次出海要准备的东西;

比如一无所有的老人,坚持要把鱼头给露台餐馆一直给他饭吃的佩德里克......

小男孩出门后,又开始哭了。午后,来到露台上的游客,被庞大的白色鱼脊骨、高高耸起的巨大尾巴吸引了注意力,在一边的侍从打算给他们解释发生了什么事。

而小棚屋里,老人又睡着了,小男孩坐在旁边守着他。老人依然脸朝下趴着,正在梦见那些狮子。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

“生活不是拉锯,是抵抗之后的节节败退。明知要输,但不肯投降。因为这抵抗就是我们要完成的功课本身。”

我想,这段话用来形容老人与海的故事,最恰当不过了。

有人说,圣地亚哥是一个了不起的老人,也是一个失败了的英雄。他是硬汉,但无疑,他仍然失败了。

那么,老人他到底是不是失败了呢?那些努力地活着的人,好像依然不能过上令人顺心的好日子,他们是否也是一败涂地呢?

王小波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里面也探讨了这个问题。

他说:

“什么叫失败?也许可以说,人去做一件事情,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这就是失败。 但是,那些与命运斗争的人,那些做接近自己限度的斗争的人,却天生地接近这种失败。”

圣地亚哥正是这样的人。他不断地去接近自己的限度,因此,看起来也不断地在失败。

“只有那些安于自己限度之内的生活的人才总是“胜利”,这种“胜利者”之所以常胜不败,只是因为他的对手是早已降伏的,或者说,他根本没有投入斗争。 ”

其实,在人生这条漫长的道路上,真正的失败应该是:”人失去了继续斗争的信心,放下了手中的武器。人类向限度屈服,这才是真正的失败。而没有放下手中武器,还在继续斗争,继续向限度挑战的人并没有失败。”

老人并没有失败,因为他从来没有放下过武器,不曾投降。哪怕命运让他的武器一而再再而三地失去,他也从不认输。

他什么也没有得到,除了疼痛。但他战斗到了最后的时刻,他总是怀着满腔勇气和信心走向神秘莫测的大海,他的信心是不可战胜的。

而正如圣地亚哥每天都走向大海一样,“很多人每天也走向与他们的限度斗争的战场,仿佛他们要与命运一比高低似的。他们是人中的强者。 ”《老人与海》这本书,这个故事,表面上像是只讲述了一个老渔夫的故事,但这个故事,却揭示了人类共同的命运。

我们佩服老人,他的勇气,他不屈不饶的斗争精神,也应该佩服所有在人生道路上不断搏击、为了生活永远不妥协、每一天都在努力的人们,每一个你,和我。

就像热血动漫《海贼王》里,一群怪人每天都在叫嚣着“我是要成为海贼王的男人”,但奋斗了20年,却依然没有成功,但是,他依然在坚持着。

谁不是一边被打倒,一边又不认输呢?

《海贼王》告诉我们,他们不逃跑,是因为身后有所爱之人。

对圣地亚哥来说,小男孩马诺林就是他的牵挂,他想做好榜样;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我们身后的所爱之人,就是我们的家人、我们的生活、理想、抱负。

当然,我们也应该佩服海明威。

读一本书,只读它表面的故事固然可以,但如果能够深入到作者的生平和写作的缘由,则更能抵达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内核。

海明威的这部《老人与海》,描述了一位渔夫里的“硬汉”,但又有多少人知道,这个故事曾经真真切切地在波澜大海上发生过呢?海明威自己本身,也是一位英勇的硬汉呢?

那么这些,我们将在明天的精读里,一探究竟。

【今日话题】

读完《老人与海》这本书,你有什么收获或者感想吗?

欢迎和大家分享你的观点~

第七天:这个世界如此美好,值得我们为它奋斗

昨天,我们已经阅读完《老人与海》全书。但其实,藏在这本小说背后的故事,更加精彩。

今天,我们就来探秘小说背后真实的故事、刚硬的作者,还有那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时间倒转,回到2002年1月15号。这一天,全球许多重要媒体争先报道一则来自古巴的消息:一位叫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的渔民病逝,享年104岁。

为什么一个渔民的离世,会引起如此热烈的关注呢?

这是因为,海明威这部斩获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老人与海》,正是由这位名叫富恩特斯的渔民的亲身经历改编的。是的,富恩特斯正是圣地亚哥的原型。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海明威曾移居古巴,并在那里认识了老渔民福恩斯特。1930年,海明威乘坐的船在暴风雨中沉没,是富恩特斯搭救了他,两人也因此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富恩特斯成为海明威游艇的船长,俩人常常一起出海捕鱼或探险,直到1960年海明威离开古巴时才结束。

海明威自然也从他身上学到了许多捕鱼的技能,并在日后用于《老人与海》这部作品的写作。

而对于这一整个故事的原型,有两种说法,其一是说,1936年,富恩特斯出海捕鱼,在远离陆地的海域,捕到了一条重达1000磅重的大鱼,但因为鱼太大,离海岸又太远,结果归程途中被鲨鱼袭击,最后只剩下了一副骨架。

而另一种说法,则是富恩特斯曾向海明威讲述自己21岁时,曾经捕获一条重达1000磅重的大鱼的经历。这么一句简简单单的话语,仿佛一颗种子,植入了海明威的内心,成为他日后写下这本书的起点。

且不论这两个说法哪一个更为符合现实,至少富恩特斯是圣地亚哥的原型,这一点是无可指摘的。艺术果然来源于生活,却比生活更精致,有时候也更残酷。

富恩斯特造就了圣地亚哥,圣地亚哥也让富恩特斯成名。因为文学,这两个人一起名垂不朽,广受关注。

而创造这个不朽神话的海明威,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的海明威,他自己的经历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堪称是一个传奇。

叛逆、漂泊、出走、冒险;

打猎、捕鱼、拳击、斗牛、酗酒;

英俊潇洒、孔武有力、频繁追求女人并得手;

探秘了美国与古巴之间海上走私活动;

曾以记者的身份参加一战时,他亲赴意大利前线,并驾驶救护车冲过火线,被一颗开花炮弹炸成了重伤,后来医生在他身上取出了237块弹片,难以想象,他居然带着这么多的弹片,背着一个伤势更加严重的意大利士兵,在自己晕倒之前挣扎着到了救护站;

后来又参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亲历了西班牙内战,在内战期间,他3次以记者身份亲临前线,在炮火中创作剧本,并写作了以美国人参加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

他曾与许多美国知名作家和学者捐款支援西班牙人民正义斗争;

他甚至曾于1941年,和夫人玛莎一起访问中国,支持我国抗日战争;

还在非洲经历过两次飞机失事;

头上缝过57针;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海明威客居古巴,潜心写作,1952年问世的这部《老人与海》,第二年就获得普利策奖,更于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这部声名远扬的作品,也有着海明威自己生活的影子。

他是一位有着丰富海上经验的捕鱼好手,1935年他生日前的一周,就曾用时32分钟,钓了360磅的马林鱼……他把自己对生活的体验,融入了小说创作里,他自己也说过,自己是根据多年的海上生活经验以及对渔民生活的了解创作《老人与海》的。

卡斯特罗掌权后,海明威离开古巴定居美国。此时,他身上的多处旧伤,使他百病缠身,精神忧郁。1961年7月2日,或许是因为不堪忍受多重病痛的折磨、或许是因为创作灵感缺失的绝望、或许是因为传说中性无能的焦虑,他用猎枪和一颗子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他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经历过世人眼中艺术家所应该经历的一切,就连最后的死亡,都是充满了自我色彩。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写作就是轻易的,海明威在诺贝尔文学奖的答谢词里说道,作家劳动时,是孤独的;写作,是艰苦的劳动。

和所有最后终于成名的作家一样,海明威也有过数段艰难的日子。比如在一战后,海明威曾和第一任妻子一同前往欧洲,在那里的五年间,海明威总是清晨天不亮就带着笔记本出门,在一家咖啡馆里认真写作。他其实并没有钱买东西果腹,因此常常是饿着肚子回家的。但他却总是向妻子撒谎说自己已经吃饱了,吃得还很不错呢。

从表面看,海明威的一生是“硬汉”最为典型的代表,但他的一生,最重要的价值却并不是这些令人瞠目结舌的经历。

海明威作品所塑造的硬汉子形象,他独特的行文风格,对整个现代欧美文学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深藏在表象背后的海明威,不是模板化的英雄、硬汉,更是一个复杂的人,敬业的文字手艺人,他内心细腻、触觉敏锐,看清现实之外,又有着独特的温柔。

这从《老人与海》里,圣地亚哥和小男孩马诺林的关系,就能够看出来。

有不少人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书里会有小男孩这个角色呢?难道马诺林的存在不是一种多余吗?

其实在我看来,小男孩的角色是很重要的。

首先,作为故事里绝对的主人公,老人圣地亚哥在海上捕鱼、与鲨鱼搏斗的过程就占据了这本书的大部分篇章,但一个人不可能只有英勇的一面、战斗时的一面。身而为人,谁都会软弱,会需要陪伴,需要朋友。

加缪有一句话:“不要走在我后面,因为我可能不会引路;不要走在我前面,因为我可能不会跟随;请走在我的身边,做我的朋友。

他们一起谈论捕鱼的运气、聊棒球、互相假装家徒四壁的小棚屋里有饭吃、有渔网用、有最新的报纸可以读;小男孩为运气不佳、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的老人加油鼓气,赊账为他提供咖啡,为他准备捕鱼的诱饵;在他筋疲力尽归来时,给予他最真切的关心,流下最动人的泪水。

小男孩不仅是老人的徒弟,更是同伴。

其次呢,小男孩也可以说是圣地亚哥人格中“童性”的体现他的出现,让老人的人格更为丰满。是啊,一个人不可能只有僵硬的顽强,还有柔软的情感。

正如老人和小男孩都知道棚屋里没有食物了,但看破不戳破,这一段温馨、有趣的对话;

正如书中多次提到了这句话“要是小男孩在就好了”,甚至有一段话直接地点出,老人很希望能让小男孩看到他作为“最好的渔夫”,身上所拥有的勇气和毅力。

这些都让人联想到一句话:“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老人和小男孩这一对组合,让人觉得整个故事有硬有软、有强烈的英雄气概,但又不乏温情的感情,哪怕只是淡淡的、轻轻的。

小男孩的存在,似乎也旨在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人究竟是为了谁在奋斗?

对圣地亚哥来说,马诺林可以说是一种动力;而对马诺林来说,圣地亚哥也是一个坚强的、不一般的老人。

海明威作品里,简洁、明快、有力的对话,干净的修辞,自然的韵调,形成了独特的创作风格。

他的笔调潇洒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处,也没有着意的渲染和概括,但却能尖锐地刻画出人物的内心世界。我们刚刚阅读完的这部《老人与海》,并没有微妙深奥,也不精雕细琢,它是简洁质朴的,但正是这样自然的白描,却开拓了小说的描写空间,丰富了小说的文学意蕴。

因此,《老人与海》被称为“是一部异常有力、无比简洁的作品,具有一种无可抗拒的美。”

海明威对待写作,就像对待一件艰苦卓绝的工作一样,他总是天一亮就起床,勤奋耕耘。除此之外,他对文字的要求也很高,总是在思考“怎样把字眼弄得准确一些”。单单是《老人与海》的这数万字,他就前后校阅了两百多次。

说到这里,或许你会不解。总是说海明威行文简洁、用词精准,那为什么《老人与海》这部作品,一个简单几行字就能说完的故事,却被写成了中篇小说呢?

其实,简洁并不意味着内容的单薄,简洁应该是一种态度,一种绝不拖泥带水的坚决。恰似一颗子弹,只关注最需要重视的部分,只留下必须留下的东西,其余的累赘统统丢掉,才能又快又稳又精准。也正是这样像子弹一样的写作节奏,让海明威笔下的大海都紧张了起来。

而这,应该也是海明威人生态度的一种体现吧。

最后,我们再来说一说这本书所传达出来的意旨。

读完这本书,有人感慨:“做一些不可能做的事,完成一些不可能完成的梦想,人生来不是易于屈服的,直到屈服变成了习惯”;

有人认为,它极具英雄主义色彩,“对抗世界也是对抗自己”;

有人收获了在人生路上,我们需要的“勇敢、孤独、坚韧、与自己的对话,无论怎样,坚持到底”;

有人觉得,“人类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是当人们一再把手伸到限度之外,这个限度就一天一天地扩大了”;

有人从这个故事里读出了“美学价值在于西方悲剧的呈现:命运无奈,但我绝不放弃,仍要反抗。对于人来说唯一不灭的,是希望”;

也有人说:“明知自己的软弱和生活的艰险,仍毅然坚持奋斗,这才是真正的勇敢和伟大”。

其实,“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老人与海》给每一个人感触最深的,也没有标准答案。

一个人应该怎样面对困难重重的生活?

一个人的经历应该如何评价?

一个人应该怎样活着?

这些问题,都是没有答案的。

但我们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去感受海明威,去感受《老人与海》,并且表达出我们自己的看法。

并且记住这句话:

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败。

【今日话题】

关于《老人与海》的作者海明威,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欢迎和大家分享你的观点~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3 非洲公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8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